人體的神經系統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為相當於樹幹的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
另一則為相當於樹枝的週邊神經系統﹔
而所謂的自律神經系統在人體的週邊神經系統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自律神經,顧名思義是一種獨立`自主不受意志操控的神經,負責協調身體機能的神經系統,
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所構成,兩者相互保持平衡的狀態,並對我們體內的內臟器官進行調控。
簡單的說,自律神經系統就像數位攝影機的自動微調功能,畫面的亮度、色彩、焦距、音量藉由此一微調功能展現最佳的品質與效果。
同樣的,完美協調的自律神經可以讓人體保持最佳的身心平衡狀態,
你可以感受到頭腦清新、耳清目明、肌肉放鬆、呼吸舒緩、體力充沛、反應靈敏、睡眠充足、輕鬆愉快、內分泌順暢。
交感神經系統有如人體的「油門系統」,
當我們工作、面對挑戰時,可以放大瞳孔、加速心跳、加快呼吸、升高血壓、抑制消化,使人變得焦慮緊張起來﹔
相反的,副交感神經系統有如人體的「煞車系統」,
當我們休息、準備睡覺時,可以縮小瞳孔、放慢心跳、舒緩呼吸、降低血壓、促進消化,使人變得放鬆平靜。
自律神經會失調嗎?
如前所述,自律神經掌管人體機能的協調與平衡,此種精密、微妙的生理機制,當然也會出現失調的情形。
尤其在現今的繁忙社會中,工作壓力不斷增加、工作時間不斷延長、休閒生活越來越少、
人際關係日漸緊張,人體的交感神經系統過度激化,副交感神經過度抑制的結果,
很容易就會造成「油門系統」與「煞車系統」失衡的情況。
當自律神經無法承受來自外界的壓力時,交感及副交感神經就會失去平衡,
一旦失調,會引起各種現代文明病;交感神經過度緊張,會導致頭痛、高血壓、心臟病、心悸、
心律不整、呼吸急促、血糖上升;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會導致氣管收縮(氣喘),消化液分泌過多、胃痛、胃潰瘍等症狀。
造成自神經平衡失調,交感神經占優勢的最 大原因是壓力。壓力有很多種,
而引發疾病的三大壓力分別是:1)工作過度,2)心理煩惱,3)長期用葯。
自律神經失調的各種症狀?
它掌控了心臟血管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甚至包括內分泌系統,
這些系統的協調可因身體內在的需要而自行調整,也受外在環境與中樞神經的調控 。
因此一旦自律神經出現程度不一的失調情形,其症狀表現往往多樣而複雜。
臨床上常見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列舉如下:
1.全身症狀:全身倦怠、異常疲勞、全身無力、提不起勁、輕度發燒發燙、缺乏食慾、睡不著、淺眠或多夢、白天賴床睏倦。
2.頭:頭暈、頭重、頭痛、頭部發麻、發燙感。
3.眼:眼睛疲勞、眼痛、淚眼、眼睛張不開、視線模糊、眼睛乾澀。
4.耳:耳鳴、耳阻塞感。
5.口:口乾、口渴、口內疼痛、味覺異常。
6.喉嚨:阻塞感、異物感、發癢、長期咳嗽。
7.手:發麻、發抖、疼痛、發冷、感覺異常。
8.腳:麻木、發冷、疼痛、腳跟貼地疼痛、肌肉跳動。
9.肌肉、關節:頸部緊繃酸痛、肩膀緊繃酸痛、肌肉疼痛、下背酸痛。
10.呼吸器官:呼吸困難、肋間神經痛、呼吸肌肉緊繃酸痛、呼吸道阻塞感、類似鼻塞而無法呼吸、不自主深呼吸或嘆氣
11.心臟:心悸、心臟無力感、胸悶、胸部壓迫感。
12.血管循環:血壓起伏大、頭昏眼花、臉部潮紅燥熱、手腳冰冷、暈眩、臉部潮紅燥熱、起立性暈眩、血氣上衝、偏頭痛。
13.消化器官:食道阻塞感、噁心、嘔吐、胃痙攣、腹脹疼痛、便秘或腹瀉、腸胃蠕動異常、肛門口不快感、便意感頻繁。
14.膀胱:頻尿、排尿不易、殘尿感。
15.生殖器:性功能障礙。
16.皮膚:盜汗、皮膚乾燥、全身發癢、發燙。
17.睡眠:入睡困難、淺眠或多夢、白天賴床睏倦。
18.精神症狀:焦躁易怒、莫名奇妙的恐慌不安感、寂寞孤獨感、悲傷感、沒有慾望、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
自律神經失調的其他名稱?
1. 腸胃科:大腸激躁症、過敏性腸症候群、機能性胃腸症、神經性嘔吐症、膽道運動障礙、反覆性臍疝痛。
2. 胸腔科: 過度呼吸症候群、支氣管氣喘。(尤其是壓力、情緒相關者)
3. 心臟血管科:心臟神經症、起立性調節障礙。
4. 神經科:肌肉緊繃性頭痛、偏頭痛。
5. 耳鼻喉科:眩暈症、咽喉頭異常感症、梅尼爾氏症。
6. 泌尿科:膀胱神經症、夜尿症、心因性性功能障礙。
7. 婦產科:經前症候群、產後憂鬱症、更年期症候群、性感異常症。
8. 皮膚科:圓形脫毛症、慢性蕁麻疹、發汗異常。
9. 口腔牙科:舌痛症、口內異常感症。
1995年,日本福田與安保醫師提出了福田-安保理論,即自律神經支配白血球的法則。
現在可經由抽血,調查粒細胞與淋巴球的比例或數目,就可以了解自律神經的狀態。
另外經絡儀檢測也可知引起自律神經失調的經絡。
兩種合併檢查對自律神經失調可更明確的了解,同時也提供醫師治療的數據。